如何优化注塑工艺,提高PC/ABS电镀性能?
本文来源 | 微注塑
电镀PC/ABS制件以其靓丽的金属外观效果,在汽车、家电及IT行业被广泛使用。材料配方设计和电镀工艺通常是人们认为影响PC/ABS电镀性能的主要因素,然而很少有人关注注塑加工工艺对电镀性能的影响。
注塑温度
在保证材料不会裂解的情况下,较高的注塑温度可以得到更好的电镀性能。
在较低的注塑温度下,PC/ABS材料的流动性差,注塑出的产品有较大的内应力,在粗化过程中应力释放,导致产品表面的刻蚀不均匀,进而导致电镀产品外观不良,以及电镀结合力差的状况产生。
而较高的注塑温度,可以降低产品的注塑残留内应力,从而提高材料的电镀性能。相关研究表明,相较于注塑温度为230℃的产品,温度提高到260℃-270℃时,镀层结合力提高约50%,同时表面外观不良率也大大降低。
然而,注塑温度也不能过高,如果超过了材料的裂解温度,将会导致注塑产品表面的外观不良,进而影响其电镀性能。
较低的注塑压力和适当的注塑速度有利于提高PC/ABS的电镀性能。
注塑压力过大,将导致产品内部分子的过分挤压,产生较高的产品内应力,进而导致产品粗化不均及电镀结合力较差;
适当提高注塑速度,可以使浇口位置的剪切加大,导致流体温度的提高,进而会提高整个材料的流动性,有利于产品的充填,降低产品的内应力;但剪切太大会导致材料的裂解,产生气痕,起皮,毛边等问题。
过高的保压压力和较晚的保压切换位置,容易导致产品的过度填充和浇口位置的应力集中及产品内部较高的残留应力。因此要结合实际产品充填状态来设定保压压力和保压切换点。
螺杆转速之设定是控制塑料之计量时间,亦即塑料进入料管接受螺杆混练,输送至喷嘴之时间。
因此一般来说,在保证材料熔融的前提下,螺杆转速设定在使计量时间稍短于冷却时间即可。
注塑工艺中注塑温度、注塑速度和压力、模具温度、保压、螺杆转速等均会对PC/ABS的电镀性能产生影响。
而最直接的不良影响就是过高的产品内应力,内应力过大会影响到电镀粗化阶段的刻蚀的均匀性,进而影响到最终产品的电镀结合力。
总之,要结合产品结构、模具状态及成型机台的状态,通过设定合适的注塑工艺,设法降低材料的内应力,可明显提高PC/ABS材料的电镀性能。
免责声明 | 转载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亚洲国产中文视频二区删除。